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美术>>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没有什么不可能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25日

教学目标

了解视觉传达中图形符号的意义;基本了解图形设计的方法和表现手段;能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掌握必要的图形设计的方法和程序,并乐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图形设计尝试,能够独立完成图形设计的创作。

 教学活动分析

本课共设置了三个活动,教师可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学生的学科基础、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具体教学中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和现场情景,灵活选择实施活动的类型和方式。

活动一:首先了解图形组合、变异和转换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从第一课中选取学生自己喜欢的图形,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观察和思考,最后落实到创意设计活动的开展上。这个过程其实是个从信息获取到信息处理的过程,应该运用发散性思维的方式去创造新的形象,发散的范围越广,视野越开阔,创造的图形将越多越精彩,从而达到完成对图形进行创造设计的目的。

活动二:根据所给单词进行组合设计,活动时可以《新世纪的眼睛》为例进行分析说明,了解平面构成中的形态组合法,掌握创作游戏的规则,重点突出组合的“巧妙”之处,例如从“意”到“形”的派生与发展,内涵与外延的统一,面貌与精神的完美结合。通过这些方式,达到图形组合设计的目的。单词的选择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等,考虑到设计过程中的表现问题,引导学生选择名词做素材,更有利于图形的设计创造。

活动三:对本土的、民族的成语故事和寓言,用反向思维的方式,去思考、分析、表达,在合理的图形结构中渗入不合理的因素,将矛盾的物体巧妙地组合为一体,使其具有新的意味与形态,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获取不可思议的、意外的、多层次的矛盾图形。例如:在成语故事“完璧归赵”中将“璧”用墙壁来替代进行设计、表现,用这种幽默的形式,达到创意设计的目的。

 教学基本思路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创造性地进行图形设计。授课时结合前面所学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容,在改变获取方式、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欣赏视觉传达设计中有关图片资料,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图形设计的分析、讨论,让学生了解图形设计创意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使其掌握图形设计中具体的创作思维过程和表现的方法、手段,最终让学生根据相关的活动建议进行图形设计的创造,达到能够独立完成图形设计的目的。

 教学材料分析

人类创造和使用的图形符号语言,极大地丰富了人的视觉传达功能。人类其实一直在各种传媒中借助这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世界语”来传情达意。从远古壁画中的图形和象形文字到今天的绘画、招贴和各种标志符号等,都承载着人类共通的文明,许多图形符号还反映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

教材中列举了大量图形设计资料,从日常用品到人物、动物、植物、建筑、风景,无所不有,无处不在,充分体现了图形设计所涉及的领域之广以及图形设计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另外,教材中列举了联想、提炼、置换和转换等多种图形设计的方式,一种方式又运用了多个方法加以说明。比如:联想包括虚实(《夏赫尼·菲舍尔出版社海报》)、类似(《法国世界杯足球赛招贴》)、对比(《绿、绿、绿》)和因果(《钢琴演奏会》);提炼包括部位(《独奏音乐会招贴》)、肌理、形状(《打鸟图形》)的提取;置换包括形态(第9页中的《杯子》)、性质(《纪念广岛》)、功能(第9页中的《无题》);转换有变异转换(第10页)、正负形的转换(第11页)和视错觉的转换(第12页)等。图形设计的方法很多,但有些比较突出,运用较广。如:在联想的方式中,采用类似联想的较多,主要以形的类似和意的类似来表现;在提炼的方式中,部位的提炼较多,主要以提炼人或物的某一局部为特征;在置换的方式中,以形的置换居多,主要是把两种不同的形组合在一起来表现;在变异的方式中,形的变异较多,主要是一种形过渡变化为另一种形。还有一些作品教师只能点到为止,留下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和探索。

教学建议

本课为欣赏、分析与练习相结合的综合课,立足于图形创意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去进行图形的设计,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提炼、置换、变异、转换等图形设计的方法。

本课可分为三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首先是复习已学知识和方法,强调打破常规思维、转变视角进行观察的重要性,让学生再次了解视觉形象中的基本元素点、线、面。接下来让学生欣赏第7页中的图片,针对作品《和平》提出问题:1.这幅作品包括了哪些视觉元素?2.这幅作品为什么能够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好在什么地方?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图形设计中“创意”的含义,然后讲解图形的起源、发展,以及图形传达的基本概念和图形的运用范围,结合思考与交流进行欣赏、讨论,最后要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设计创造。

第二课时:本课应将分析作品和总结归纳图形设计的方法作为重点。评价作品时教师一般不宜先入为主地做出结论,而应启发学生思考、辨析、描述与阐释作品,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辨能力。首先欣赏图片,让学生找出该课所用图形的设计表现方法,接着就教材的某一种方法展开讨论,并做相应的快速创意练习(时间设置为5分钟的快速创意),主要解决主体活动中的疑难问题,然后针对第二条活动建议开展分组创作练习,评出最佳设计作品贴于“金奖创意栏”。

第三课时:以游戏的方式导入课题(以手电筒照手产生各种有趣的投影的游戏开始),引出学习内容。首先欣赏图片,归纳出该课所涉及的图形设计手法——变异(形的变异和影子的变异)和转换(包括投影、正负形、视错觉的转换),接下来以视错觉中的几幅建筑图形为素材,找出其不合情理因素(要求3分钟之内找出答案,比比哪组同学快),然后完成第三个活动建议(尝试用反向思维的方式表达主题)。

教学导入建议:本课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导入形式,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上的图片导入,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导入,可以通过复习已学的知识和方法导入等。导入的过程必须精心琢磨,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当然也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方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在设计工作中把握好设计的工作和思维程序,研究设计作品的设计语言组织和表达技巧。如第6页的《蘸着番茄酱的热薯条》这幅作品,用极其简练的造型语言,巧妙的形象组合制造了画面的悬念,突出了食品的特征。《夏赫尼·菲舍尔出版社海报》不仅巧妙地将看似不相关的书和窗组合在一起,而且注意了光线的合理安排和倒影与投影的精确处理。

本课的教学评价中,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首先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理念、设计观点,并对自己作品的满意程度,需要改进的地方做出说明,然后让别的同学进行评价:“理想”、“一般”、“不理想”,并思考“为什么?”“有没有更好的创意?”最后是由教师进行综合分析、点评,提出建设性意见。另外,为激励学生上好本课,也可以把学生的一些优秀作品在教室内外布置一个“金奖创意栏”,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为班上的班级文化建设添上精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