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美术>>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做个记录者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28日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图文深刻体会摄影所具有的记录性和写实性的独特魅力,理解摄影家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能运用语言或文字形式进行表述,积极地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心得和自己的设想。能运用已掌握的摄影技巧、构图等知识完成一个图片故事。

教学活动分析

本课有两个活动,但可把这两个活动作为一个活动的两个环节来进行。

活动一:选择题材,制定拍摄计划。选择学生自己喜爱的题材,老师可以提供广泛的题材给学生参考,如环保类、校园生活、星城的新面貌、家庭……如何定位也是一个应该多思考的问题,对于同一题材,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定位和不同的观察角度,教师应提倡学生考虑新颖独特、有个性的主题。制定拍摄计划是拍摄之前很重要的环节,它的内容有如下几点:

1.主题是什么?拍摄对象是什么?2.拍摄的地点。3.拍摄所需的时间(一小时、一天、一星期)。建议做短期的时间计划,最多不要超过一个月的时间,一定要定好交稿的时间。4.拍摄人员有哪些,是个人单独完成,还是小组合作的形式。如果是小组合作,就要选出一个组长,统一安排,分配好每个组员的任务。5.拍摄过程中准备使用何种器材,是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完成计划后,与大家一起讨论计划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讨论可以集合大家的智慧,增添新的元素,使计划更加周全,还促使全员参与,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作为计划的拟定者可以有选择地接受建议,旨在帮助自己完善计划,而不是失去本位与个性。
活动二:按计划完成拍摄任务。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让学生体会拍摄过程的艰辛与乐趣,合作过程中的默契与矛盾,以及合作成功后的喜悦。合作拍摄的小组,组长的任务是协调组员之间的矛盾,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他们怀有使命感和一股热情,将拍摄计划进行到底。单独行动能锻炼个人的能力。个人活动,时间可以灵活些,也可以长些。拍摄时器材及技巧的问题,老师应给予全力帮助,当然能自己解决问题又完成得很好的组应给予表扬。由于是初次大型摄影活动,指导学生尽量多尝试(数码相机将会消除这种成本),可考虑运用多种摄影手法,如慢速拍摄与快速拍摄相结合,特写与全景相结合,变换不同的镜头等等。另外,考虑以合适的光线条件进行拍摄,可以特意安排某种色彩为主色,某个地点背景不变化,某个主体不变,某种不变的光线条件等等,这样有利于统一主题。当然,也可以多变化,用强烈的对比和不断的变化来渲染主题,例如拍摄校园题材,定点设计为教室外的走廊,时间是一天(从早晨上学到晚上自习后),拍摄走廊上走过的人和发生的故事。最后选图编辑时,摆在学生面前的图片肯定很多,那怎样的才是最好、最合适的,只有学生自己才能把握这个尺度,如成像质量好的,构图好的,最能表现主题的等等。图片要越少越精练越好,不求面面俱到,能用一张图片表达就不要用两张,给观众留点余味和遐想是最好的。按怎样的顺序把选出的图片联系起来编成一个故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影片,或阅读一篇文章,使学生理解逆述法、顺述法、归纳法等等。语言文字也要与图相符,要精练,做到言简意赅。听的同学还可以发问,参与到故事中来。可以利用教室外的走廊以班为单位分区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老师、家长参观,这样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活动。展览的轰动效应将会使摄影活动达到高潮。
教学基本思路

引导学生学习用摄影的手段来讲述故事,做一个记录者。培养组图意识,用一系列相关的图片表现一个主题。教学着重分析教材上的图文,使学生理解创作的意图,掌握拍摄的流程。把这一课与电影一起对比欣赏,引导学生联想图片的“画外之音”。把此课设计为一个任务性较强的活动,为完成它,分步展开教学程序,先是别人的故事,再是策划自己要讲述的故事,最后拍摄、编辑,展出自己的作品。教师帮助学生欣赏图片,理解意图,启发学生的思维,协助解决拍摄过程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热情与责任心,领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材料分析

怎样做个合格的记录者?怎样用你的图片为吸引观众?那是记录下了被人忽视的东西,使人警醒、诧异,引人深思,感人肺腑,摄人心魄。教材上的图文无不体现这一点。看到这些图片,摄影家的敬业、热情、个性等都会让人感叹值得学习。优秀的摄影作品首先要主题突出,让观赏者对此一目了然。为了表现主题,一幅作品应有一个主要的趣味中心,也就是要有一个能吸引注意力的主体。教材上的图文记录内容很广泛,提示学生并不一定要是什么大事,只要留心观察生活,自然就有独到的发现。教材第32页《诺曼底登陆》的摄影者追求真实地反映一个危机四伏的战争环境。教材第33页两个摄影师分别从移民和工程的建设上表现“影像三峡”这个主题。一组是用黑白摄影的形式表现怀旧的效果,当欣赏这些照片时,更加深了怀念家乡的情感。另一组用彩色摄影的形式来表现,用鲜艳的色彩展现了一个气势恢弘的建设工地,震撼人心的壮观场面,更加深了对工程全面竣工的企盼。教材第33页晋永权拍摄的两张照片,从移民的角度,向世界证明,百万移民工程这个世界级难题在中国已被初步破解,同时表现出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在正点推进。当镜头面对宏伟的三峡工地时,《三峡工地》和《地下输水廊道》的作者通过艺术造型的手法,在把握工地建设场景的整体形象的基础上,采用大与小、线条与节奏等方式,将浩瀚而复杂的建设工地中的韵律美提炼并展现出来。在拍摄中,运用长焦镜头,适当压缩透视比例,或利用超广角镜头的特点,适当夸张变形,或运用合理光线将物体的轮廓、线条勾勒分明,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节奏感。

教材第33页下图至第35页的图文,通过一组专题照片来教学生记录故事。如果用几张照片来讲述一个故事,为了保证故事完整性,必须要有开篇的一张照片和结尾的一张总结性照片。开篇的照片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和悬念;中间部分的照片要很好地渲染主题,继续讲述故事;结尾的照片应能概括表现主题,作一个总结性的表述。

除了题材的丰富,娴熟的拍摄技术也是值得学生认真学习的。拍摄以人物为主的照片,通常避开对象直视镜头的角度,以免照成呆板不自然的效果。但是,好的摄影家往往能利用这种视角,表现人物。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镜头能够及时抓住人物那一刻的眼神,反而加强了被摄对象与观众直接沟通的效果。这是摄影家长期研究对象,与对象很熟悉,才能捕捉到的瞬间,如《我要读书》、《纺织女工》。有时背景也是很重要的,它往往能表现对象所处的环境时期,能渲染气氛,交代事件隐含的原因。如教材第33页晋永权拍摄的两张照片,其中一张是移民船上的一家人,看着即将离别的这片山山水水,眼睛里流露着的有留意,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而另一张劳动者背部的光影塑造将观众视线引到人物头部,使人去体会人物的心情。但是,环境太杂乱太多时又会抢走观众的视线,造成主题的不突出,所以一概忽略场景或求全景都是不可取的。教材上多幅黑白照片,展现出黑白时代的魅力。回顾前面所学与学生综合探讨光线、影调等方面的运用,时常利用黑白对比突出主题,浅色的主体用深色背景衬托,如教材第32~33页的图,黑色的主体用浅色背景衬托,如教材第34页的图。讲述一个故事不一定用一组照片,单幅照片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教师可运用教材图文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授课,可以把教材前后的图片资料经过系统分类后再展现给学生看,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

教学建议

把整个授课作为一个活动的过程,建议3~4个课时完成。使学生读懂教材,就是活动前的准备。活动过程中老师不断强调前面所学,学生也不断巩固前面所学,灵活地运用所学,是活动的要求。教师的授课不只是传授技巧,重在引导学生思考、关心生活。活动中强调合作、讨论、交流,活动最后的评价,也是重在学生获得了收获与经验,感受到了观察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必然锻炼了能力,展现了自己,从而达到活动的目的。教学从始至终就是要激发学生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并且通过外界的评价鼓励学生,让他们体现自我价值。

本课的教学评价分两个阶段进行:
1.对计划阶段的评价。工作程序设计是否合理、周全,怎样安排每一步的任务。拍摄的主题是否新颖,是否与其他同学的主题雷同,是否与社会宣扬的主旋律相符。设想的拍摄对象是否能帮助表现主题,对象是选定一个还是多个,对象是否同意与你合作,是否较易被拍摄。拍摄地点是否需要变化,是选择外景还是室内布景。拍摄的时段安排是否合理,是否考虑天气的问题,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拍摄和后期加工。工作方式怎样,是个人独立完成还是小组合作完成,是否准备好器材,考虑好器材的使用、保管和维护。如果分小组进行,还应考虑是否分配好每个组员的任务,是否能协调好组员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设计一种表格,根据计划的五小点来打钩,等级设为“不理想”、“一般”、“较好”和“很好”4个等级。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给予总评打分。

2.对拍摄和后期加工编辑的阶段进行评价。成像质量如何;是否用特写和全景等多种方式拍摄;是否多视角拍摄;是否有横、竖不同画幅构图的变化;是否综合、合理运用光线、色彩等要素来表现画面;是否突出了主题;如果是一组图片,是否相互有关联,并且围绕同一主题展开;构图是否新颖,突出主体;是否能通过照片使观众理解你的意图,也就是画面是否能明确表达主题;讲述的故事是否完整或意义上的完整;是否按计划来工作;是否达到你预期的目的;观众是否喜欢你的作品。

老师不仅是要通过作业打分,还要根据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的情况给予加分。正确使用相机,保管完好的给予加分。每一课的相册都保存完好并且配有简单文字(感想、师生评价、拍摄方法等)的给予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