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语文>> 高一>>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滕 王 阁 序》

录入者:cgy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0日

《滕 序》

教学过程

一、竞赛题

1、谁能说出中国四大名楼来?

鹳雀楼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2、既然是名楼,就少不了名句。请你说说你所熟悉的。

 

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唐·崔   灏《黄鹤楼》

 

 

 

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 ·王   勃《滕王阁序》

 

3、名楼,有名对子。看下面对联回答问题。

A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何如

——江西南昌滕王阁

问:(1)此联写的是什么地方?

(2)“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原句是什么?

(3)“江上才人,阁中帝子”分别指的是谁?

B
水天一色 洞庭西下八百里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风月无边 淮海南来第一楼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湖南岳阳岳阳楼

问:(1)此联写的是什么地方?

   (2)范希文、杜少陵指的是谁?

   (3)“后乐先忧”“昔闻今上”的原句是什么?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C

对江楼阁参天立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全楚山河缩地来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湖北武汉黄鹤楼

问(1)此联写的是什么地方?

  (2)此地因什么传说而出名?(传说有仙吕洞宾屡乘黄鹤由此地得名。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是辛氏开设的酒店,一位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知它能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曲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帮她致富的黄鹤,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3)“云鹤俱空”原句是谁的诗文。

D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问:(1)“一楼何奇”中的“楼”具体指的应该是( B   )
    A.鹳鹊楼    B.岳阳楼    C.滕王阁    D.黄鹤楼
    (解析:本对联用典较多,且多为文史典故,好在我们学过四楼的有关作品。其中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本题考查对对联中有效信息的把握能力,上联“杜少陵……三过必醉”写有关岳阳楼的史实传说,下联“洞庭湖……东道崖疆”盛绘岳阳楼的山川形盛。尤其是范希文、滕子京两个人名及“南极潇湘,北通巫峡”的描绘在中学学习《岳阳楼记》时接触过,据此断定为岳阳楼。)  

(2)“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指的是  ( C   )
    A.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说到的“千”、“一”。
    B.王勃在《滕王阁序》诗中说到的“老”、“穷”。
    C.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说的“忧”、“乐”。
    D.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提到的“愁”、“愈”。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范仲淹,字希文,又由《岳阳楼记》一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两字关情”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的“忧”、“乐”。鹳鹊楼、滕王阁、黄鹤楼没有影响如此深远的两字。)

(3)这副对联的内容丰富,归纳上下联的主要意思正确的应该是    ( D   )
 A.上联写楼的史实,下联写作者的感慨。
 B.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位置。
 C.上联写楼的传说,下联写湖光景色。
 D.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风景大观和作者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把握。综观全联,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湖庭风景及作者感慨,即此地人杰地灵,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真意。A中少言“传说”及“景观”,B中没谈下联中作者感慨;C中缺“史实”及“感慨”等内容。

 

4、“初唐四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请问“四杰”指的是?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    王勃

《新唐书·王勃传》中说:“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王勃才气从中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才华,路过洪州,参加滕王阁重阳宴会时,才能顷刻而就,文不加点,写下在唐代已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王勃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曾为沛王府修撰,为沛王李贤侍读时因撰《檄英王鸡》文而被逐,入蜀后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王勃诗歌多以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其中有《杜少府之任蜀洲》。请你背诵该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之任蜀洲》。

(2)杨炯,华阳人。幼聪敏傅学,善属文。年十一,学神童,授校书郎,为崇文论学主,迁后事司直。恃才简倨,人不容之。炯闻时人以四杰称,乃自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其代表作有《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请问:诗中的“牙璋”“凤阙”分别指的是什么?

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分别掌握在朝廷与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凤阙:指长安宫阙。)

 

(3)卢照邻:自号幽忧子。年少时,博学能文。初王府典签。极受邓王爱重,比之为司马相如。曾被横祸下狱,为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长期病痛的折磨,终于自投颍水而死。其代表作如《长安古意》借历史题材,描绘首都长安的繁华景象与现实生活的各个侧面,揭露了统治集团的横暴奢靡及其互相倾轧的情况,内中有追求恋爱自由的坚决誓言为历代传诵的名句。上句是:“得成比目何辞死”下句是什么?(愿作鸳鸯不羡仙)  

 

 

 

 

 

 

 

(4)骆宾王:浙江义乌人。他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父死后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曾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徐敬业据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骆宾王参加了这一军事行动,掌管文书机要。写下了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徐敬业兵败,骆宾王下落不明。《资治通鉴》说他与李同时被杀,有的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而《本事诗》则说:“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宾王亦落发,遍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
  他的长篇歌行《帝京篇》在当时就己被称为绝唱,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感慨深微,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请问:诗文中的“西陆”指的是什么季节?“南冠”指代什么身份的人

 

5、文章名句:

1、代表王勃文风的写景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  王勃在书法怀才不遇的感慨时,用了冯唐和李广的典故,请写出相关的文句。

 “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3 表达人生短暂、光阴易逝,让人珍惜光阴的文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4、借终军和班超的典故表达报国之志的文句是哪句?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一致长风。”

 

二、解读文章

1、 从王勃的简历说起
    王勃,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被赞为神童。17岁王府侍读。一年后,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因此受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2、作序的背景
    临死前的两个多月,王勃前往探望父亲,适逢重阳,途经洪州(江西南昌),时值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江南名楼滕王阁,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王勃在“仙之人兮列如麻”的场面,感慨万。他孤身作客,形单影只,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而难以兴奋,如果能够让他一吐胸怀,或许他会欣然命笔的。而事实正是如此,《新唐书·文艺传》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从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去,专会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曰:‘星公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3、【语言揣摩】
(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
评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运用:(翻译)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运用:(翻译) 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评析: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现均可作成语使用。
运用: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追求?处境艰难更应当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问题:那么,王勃的文章到底好在哪儿呢?

明确:情辞并茂是这篇文章的流传久远的根本原因。

但对王勃而言溢美之辞是本文的一个幌子 。刚才我们已经说到王勃并非完全不通人情世故,在那样的场合,王勃是不可能提起笔来就大发其牢骚的,既有失身份,也不得众宾爱悦。“人情练达即文章”,王勃的前半篇文章主要目的是为了应景,说白一点,就是让大家高兴。阎某人重修滕王阁,至少是为了说明当时的洪州物阜民丰、太平乐业的政治,而集会群英,自然是一种标榜。王勃清楚地了解这种心理,就在文章中大下溢美之辞。
板书:“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景象映入我们的眼帘。
“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腾蛟起凤”            -----面对人才辈出,贤士如云的洪州,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百姓乐业,天清气净的风俗画卷。
对失意人生的悲叹是文章的本质 正像《岳阳楼记》一样,文章本来就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范仲淹说“前人之述备矣”,那是为了直接进行体物写志,王勃要对滕王阁进行一番描写,那是因为具体环境的要求,文章的原题就是《秋日登洪州府滕王阁饯别序》,所以,王勃在自己的锦绣文章的关键之处马上用“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板书)一语转入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绘中来。

 

且看王勃的内心世界。(提问)
A、宇宙没有穷尽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据说,王勃曾撰《周易发挥》五卷,对推步历算尤其精通,曾作《大唐千岁历》。中国古代的术数之学,强调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定数,人的命运也是自己无法控制的,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王勃的这两个句子表明他深受术数之学的影响,从而造成他内心的悲凉的根本。
 

B、人生难免失意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嗟乎,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孤独无依中的悲凉心境彻底透露出来。举目无亲,没有人理解,这种感受岂止一天两天?
 

C、壮志难酬的痛苦:“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有怀投笔”却“无路请缨”  -----两句话说尽了壮志难酬的痛苦。所以,他一方面只能为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等人的不得志而叹息,另一方面,又只能以孟尝、阮籍自慰,或者把自己比作涸辙之鱼以强作乐观开朗,或者以“酌贪泉”而仍然能够保持纯正本色来自勉。这是多么无奈和痛苦的强颜欢笑啊!
不仅如此,他还要把自己的痛苦隐得更深,带着满脸欢笑说自己“喜托龙门”,说阎某人是自己的知音,“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作序,可谓曲尽衷肠。
《滕》给我们的启示 A、 为文应该有感而发。B、没有脱离情感的文采。

 

三:《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之美。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之美。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作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四:骈文特点: 要求通篇文章

 (1)结构对称,词语对偶;

 (2)讲究平仄,音律和谐;

 (3)注意藻饰,讲究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