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美术>>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高更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25日

        保罗·高更Gauguin, (Eugene-Henri-)Paul,1848-1903年)与塞尚梵高同为美术史上著名的“后期印象派”代表画家。他的绘画,初期受印象派影响,不久即放弃印象派画法,走向反印象派之路,追求东方绘画的线条、明丽色彩的装饰性。他到法国西北部突出大西洋的半岛——布尔塔纽(Bretagne),与贝纳、塞柳司尔等先知派画家一起作画,成为这个“综合主义”绘画团体的中心人物。他也到过法国南部的阿尔,与梵高共同生活两个月,但却导致梵高割耳的悲剧。
  这位充满传奇性的画家,最令我们感动的是他在1891年3月,厌倦巴黎文明社会,憧憬原始与野性未开化的自然世界,向往异乡南太平洋的热带情调,为追求心中理想的艺术王国,舍弃高收入职业与世俗幸福生活,远离巴黎渡海到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岛(Tahiti夏威夷与新西兰之间的法属小岛),与岛上土人生活共处,并与土人之女同居。在这阳光灼热、自然芬芳的岛上,高更自由自在描绘当地毛利族原住民神话与牧歌式的自然生活,强烈表现自我的个性,创作出他最优异的油画,同时写出《诺亚·诺亚》名著,记述大溪地之旅神奇的体验。
  

1889

高更一度因病回到法国,1895年再度到塔西提,但因殖民地政府腐败,南海生活变调,高更梦寐以求的天堂不复存在,他在1901年8月移居马贵斯岛。当时法国美术界对他的画风并不理解,高更孤独病困,加上爱女阿莉妮突然死亡,精神深受打击而厌世自杀,幸而得救未死。晚年他画了重要代表作《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反映了他极端苦闷的思想。后来他在悲愤苦恼中死在马贵斯岛。英国名作家毛姆,曾以高更传记为题,写了一部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以艺术的创造(月亮)与世俗的物质文明(六便士=金钱)为对比,象征书中主角的境遇。
  高更起伏多变的生活境遇和他同现实不可解决的矛盾,又由于受当时象征派诗人的影响,使他作品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罗为难于理解。但是,他画中那种强烈而单纯的色彩,粗犷的用笔,以及具有东方绘画风格的装饰性,与他在大溪地岛上描绘原始住民的风土人情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具有一种特殊的美感。20世纪以来,对原始艺术的再认识与研究极为盛行,更为艺术发展带来新活力,高更是先驱者之一。他主观感受强烈、色彩郁的作品,影响后来许多艺术家,更使世界人类产生无比的勇气与喜悦。

爱情

  英国艺术批评家瓦尔德马·雅努茨扎克(Waldemar Januszczak)对高更的生平以及他离开法国的原因进行了研究。高更一直说他离开法国的原因是要去寻找“狂喜、平静和艺术。”但根据雅努茨扎克的研究,高更此举实际上是一次自我放逐,原因是他爱上了一个不爱他的女人。这段没有结果的爱情成就了高更,使他得以跻身20世纪最有影响的画家之列,因为他在玻利尼西亚找到了艺术灵感,画出了一批杰作。
  当曾是交易所经纪人的高更刚刚开始把作画当正事来干的时候,他疯狂地爱上了17岁的美丽少女马德琳·伯纳德(Madeleine Bernard)。1888年夏天,高更经人介绍在朋厄温(Pont-Aven)认识了马德琳。朋厄温是一个小镇,自1860年以来,许多画家在那里聚居。
  马德琳是高更的朋友、艺术家埃米尔·伯纳德(Emile Bernard)的妹妹,她甚至曾为埃米尔和高更当过裸体模特。格勒诺布尔博物馆中至今还收藏着高更所画的《马德琳·伯纳德肖像》。按照雅努茨扎克的看法,高更对马德琳情深一往,但她对此却无动于衷。
  雅努茨扎克说:“高更喜欢她,但是又得不到她。在他的画中,马德琳长着尖尖的耳朵和眼睛,就像是一个魔鬼或是恶魔般的情人。”
  1891年,心伤肠断的高更终于远走玻利尼西亚群岛的塔希提,开始了崭新的艺术旅程。

年谱

  1848 6月7日,保罗·高更出生于巴黎。父亲克罗维斯是撰写报纸专栏的自由主义激进家。母亲亚莉妮是作家佛洛拉·翠斯丹的女儿。前一年姐姐玛莉出生。(二月革命,路易·菲力浦退位,成立第二共和国。12月拿破仑就任总统。)
  1849 1岁。拿破仑就任法国总统后,高更举家逃离法国,乘船移居母亲的娘家秘鲁的利马,航海中父亲猝逝(10月30日)。母亲带着两个女儿继续航程到达利马。(1月拿破仑解散共和派占优势的议会。7月制定新的新闻法,压制言论与出版的自由。高尔培画《奥尔南的葬礼》。)
  1855 7岁。祖父吉姆·高更去世,保罗·高更继承其遗产,母亲亚莉妮带着高更和女儿从利马回到法国,住在奥勒安。(巴黎举行世界博览会。惠特曼发表《草叶集》。)
  1859 11岁。进入奥勒安神学中学校。(米勒画《晚钟》。苏伊士运河动工。)
  1865 17岁。实习当船员,乘鲁兹达诺号从卢阿瓦港到巴西的里约热内卢,首次体验航海经验。(4月,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林肯遭暗杀,美国废奴隶制度。马奈的《奥林匹亚》在沙龙展出。)
  1866 18岁。10月,担任智利号船二等驾驶,航海世界一周。(康丁斯基出生。)
  1867 19岁。7月,母亲亚莉妮去世。12月驾驶智利号船航海回到法国。(巴黎举行世界博览会。马克思发表《资本论》第一卷。)
  1868 20岁。入伍海军当三等兵,加入杰洛姆·拿破仑号舰队,从6月到7月巡航东地中海、黑海、爱琴海,9月至伦敦。(西班牙革命。柯罗画《戴珍珠的女人》。)
  1869 21岁。5月至7月巡航地中海与爱琴海。(马蒂斯出生。)
  1870 22岁。7月,在杰洛姆·拿破仑号舰上担任水兵,参加普法战争,巡航北海。9月,同舰改名杜塞号,出入大西洋。(拉杜尔画《巴迪纽尔的画室》。)
  1871 23岁。4月,从杜塞号退伍下船。监护人亚罗沙为高更找到在巴黎一家股票经纪商的工作。与同事艾弥·叔福奈克一起开始学画。(卢奥出生。)
  1873 25岁。11月20日,与丹麦籍女子梅特苏菲·嘉丝结婚。熟练的工作处事经验,使高更在此时已成为证券经纪公司交易的专家。(塞尚画《吊死鬼之屋》。)
  1874 26岁。8月,长男艾弥尔出生。经常参观巴黎的画廊与展览会,并在杜朗·里埃及贝尔·坦基的画廊开始购藏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巴黎举行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莫奈的《日出—印象》参加展出。)
  1875 27岁。冬天描绘《伊埃纳桥的塞纳河》。(法国制定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6 28岁。油画作品《威洛里森林的风景》入选沙龙展。会见毕沙罗。(巴黎举行第二届印象派画展。)
  1877 29岁。长女阿莉妮出生。(俄罗斯、土耳其战争。高尔培去世,杜菲出生。)
  1879 31岁。4月到5月,小立像参加第四届印象派画展。5月,次男克罗维斯出生。夏日休暇时毕沙罗一起到庞达凡度假作画。(德奥同盟成立。爱迪生发明白热电灯。杜米埃去世,克利出生。)
  1880 32岁。以油画七件、大理石胸像一件参加第五届印象派画展,作《裸妇习作》。(德朗出生)。
  1881 33岁。以油画八件参加第六届印象派画展。4月,三男詹尔奈出生。夏天与毕沙罗、塞尚在庞达凡度过。年底,决定专心作画。(法国确立集会与新闻自由。毕加索、勒泽出生。)
  1882 34岁。以十二件油画与粉彩画、一件胸像雕刻参加第七届印象派画展。(德、奥、意三国同盟成立。勃拉克出生。)
  1883 35岁。1月,辞去巴黎股票经纪公司的工作,投身绘画创作,每天作画。12 月罗伦(波拉)出生,准备移居巴黎郊外的浮翁。(马奈五十一岁去世,尤特里罗出生。)
  1884 36岁。1月,与妻子和五个儿女一起移居浮翁。年底移居丹麦的哥本哈根,兼任法国商社代理人。(法国独立艺术家协会成立。罗丹作《卡莱的市民》。莫迪利亚尼出生。)
  1885 37岁。夏,与妻不和,妻子与四个儿女继续住在哥本哈根,高更带着次男克罗维斯回到巴黎。面临经济穷困状态,持续作画。(梵高画《吃马铃薯的人们》,蒙克画《病中的孩子》。)
  1886 38岁。十九件油画参加第八届印象派画展(最后一届)。6月,首次到布尔塔纽,滞留在庞达凡。6月会见艾弥尔·贝纳。11月回到巴黎见到梵高。12月,生病,住过巴黎的医院。(秀拉画《星期日午后的大嘉特岛》,罗丹作《接吻》。)
  1887 39岁。做陶器。4月,妻子来到巴黎,带走克罗维斯。4月10日乘船到巴拿马。到马蒂尼克岛罹患赤痢,11月回到巴黎。(英国殖民地议会创设。塞尚画《大浴女图》。夏卡尔、葛利斯出生。)
  1888 40岁。从2月到10月两度赴庞达凡,与贝纳、拉瓦尔一起作画,走向综合主义。11月在梵高弟弟迪奥的筹办下举行首次个人展览。10月20日赴法国南部的阿尔与梵高共同生活。12月24日夜发生梵高割耳事件之后,高更回到巴黎。
  1889 41岁。世界博览会举行期间,与印象派级综合主义诸画友举行联展,影响了那比派的年轻画家。三度赴布尔塔纽作画。4月至秋天在庞达凡作画。画《黄色基督》。(巴黎举行世界博览会。埃菲尔铁塔竣工。梵高画《星夜》、《割耳自画像》。)
  1890 42岁。1月至6月在巴黎。准备前往马达加斯加岛,结果决定到塔西提岛。象征主义画家们称赞高更为新绘画大家。结识奥里埃、鲁东、卡利埃尔。(莫奈作《睡莲》。梵高自杀。)
  1891 43岁。2月,拍卖三十幅油画筹得大溪地之行的旅费。3月赴哥本哈根会见妻儿。4月4日到欧洲各地,6月8日到达大溪地岛,以大溪地少女杜弗拉为作画的模特儿。(西伯利亚铁路开始建造。那比派第一届画展。莫奈画《麦草堆》。秀拉去世。)
  1892 44岁。2月至3月在大溪地的巴贝杜医院住院,学习此地的原始宗教。
  1893 45岁。2月至4月视力衰弱无法作画。5月回到法国。8月在奥勒安的叔父去世,高更接受其遗产。在巴黎画室与女子安娜同居。11月在巴黎举行个展,影响了那比派画家。高更着手起草《诺亚·诺亚》手稿。日后作家查理士·莫理斯便依着这个手稿作了一个修订本。高更抄录修订本的散文另成一书,并加上传统毛利祭祀中的神话,完成《诺亚·诺亚》罗浮本。(米罗出生。)
  1894 46岁。1月赴哥本哈根,与妻子最后会面。4月与安娜共赴布尔塔纽、庞达凡等地。11月回到巴黎,作一系列十大张与《诺亚·诺亚》有关的木刻画。
  1895 47岁。返回塔西提。莫理斯继续修饰《诺亚·诺亚》,并在编辑上下功夫,以便配合高更的文章。
  1896 48岁。健康不佳。为孤独与寂寞感所苦。11月身体稍加康复开始作画。高更为罗浮本追加附录,名为《多变的事务》。(第一届奥林匹克大会在雅典开幕。)
  1897 49岁。得知女儿阿莉妮去世的消息,深为悲痛与绝望。描绘大画《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诺亚·诺亚》的片断刊载于10月15日和11月1日出版的《白色杂志》半月刊上。
  1898 50岁。2月,精神极端苦闷,自杀未遂。4月担任大溪地巴贝杜公共土木事业局的事务员。画《白马》。
  1899 51岁。1月失去事务员职位。画《红花与乳房》。6月在《崔峰》报社工作。8月自创《微笑》杂志批判殖民政策,鼓吹维护原住民利益。(海牙每一届国际和平会议举行。蒙克画《生命之舞》。)
  1900 52岁。病发无法作画。3月以后,巴黎画商伏拉德每月定额金钱汇给高更,购买他的油画。12月,脚罹患湿疹入院治疗。(中国发生义和团事件。巴黎举行世界博览会。第二届奥林匹克大会在巴黎举行。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
  1901 53岁。8月离开大溪地,移居马贵斯、多米尼加诸岛。在希瓦奥亚岛的阿杜奥纳建造“欢乐之家”小屋,落脚于此。《诺亚·诺亚》羽笔本在巴黎出版。(英属澳洲联邦成立。英女王维多利亚去世,爱德华七世即位。罗特列三十七岁去世。诺贝尔奖颁布。)
  1902 54岁。8月,脚部湿疹恶化,心脏衰弱,考虑回法国治疗,但未成行。岛上发生纷争。(西伯利亚铁路开通。左拉去世。)
  1903 55岁。5月8日心脏病发作死去。巴黎伏拉德画廊举办高更画展,巴黎秋季沙龙举行高更追悼会。(巴拿马独立。毕沙罗七十三岁去世。)
  1919 《诺亚·诺亚》首次译成英文,由纽约尼可拉斯·布朗出版社出版。1924年巴黎Crés出版社印行《诺亚·诺亚——大溪地之行》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