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历史>> 高三>>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高三历史通史复习实用手册9-中国近代现代史第二单元。

录入者:xqx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5日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曲折(19世纪60-90年代)

时代特征

一、阶段特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和挫折;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1.政治:汉族官僚地位上升,清朝权力结构变化;法、日等国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近代工业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中国社会生活逐步近代化。

3.文化:新式学堂、留学兴起;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二、中外对比

 

西方(世界)

中国

政治

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近代外交机构建立;半殖民地化加深

经济

日本明治维新;两次工业革命交替;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

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科技

近代科学发展;进入电气时代

引进西方技术、机器;近代军事工业和海军

文化

启蒙思想传播世界

近代学堂,留学;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

考点整合

一、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1.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⑴指导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

⑵代表人物: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督抚为代表。

⑶主要活动:1861年,设总理衙门,负责外交及通商等事务,它是中国外交机构近代化的标志。引进西方技术和机器,先后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立北洋、福建、南洋三支近代海军;兴办近代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等。

  ⑷评价:

   ①进步性:揭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序幕,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推动近代化进程,为后来的社会变革打下基础。被称为“同光中兴”。

   ②局限性:学习西方只停留下“器物”层面,没有触及制度层面;无法实现真正富国强兵的目的;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19世纪70年代前后

⑴原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企业的刺激和影响。

⑵概况: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沅)。

⑶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3.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⑴自然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自然经济具有顽强抵抗性,仍然占优势地位。

⑵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外资在中国创办洋行、工厂等,对中国经济起阻碍和促进双重作用。

⑶洋务经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民用工业,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组成。(官办)

⑷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的企业,发展曲折。(私营)

二、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1.背景

  ⑴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输出资本,瓜分世界。

  ⑵日本明治维新,成为亚洲强国,推行军国主义,制定“大陆政策”,加紧在亚洲的扩张。

2.中法战争(1884-1885)

  ⑴战争波及中越边境、福建沿海;签订《中法新约》,迫使清政府开放西南等。

  ⑵战后,鉴于台湾在战略上和重要地位,1885年,清政府把福建省台湾府分出设置台湾省。

3.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⑴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制定扩张政策。朝鲜暴发农民起义,中、日同时出兵朝鲜。

  ⑵过程:1894年夏,中日在朝鲜开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决战,邓世昌等爱国将领以身殉国;1895年初,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李鸿章赴日本谈判。

  ⑶《马关条约》1895:割占辽东、台湾、澎湖;赔款白银2亿两;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等4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产品内销免征内地税。(后因俄法德干涉迫使日本放弃割占辽东,中国追加3000万两赔款。)

  ⑷影响:刺激列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加重人民负担,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加紧资本输出。

4.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1896-1899)

  ⑴俄德英法日等国相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抢夺筑路权、开矿权和开设银行、工厂等。它加深民族危机,引发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⑵1899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照会,要求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各国贸易机会均等、利益均沾。它基本上为各国所接受,逐渐形成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联系分析

1.“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

鸦片战争时,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清朝统治。但这一主张没能付诸实践。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其“自强”除抵抗外国侵略,还包括镇压人民反抗及发展近代经济、教育等。他们主张付诸实践,开始了“器物层面”的改革,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2.近代工业与资本主义经济

近代工业指使用机器生产的工业。资本主义经济指采用自由雇佣劳动、从事商品生产的经济。资本主义工业(手工业)发展到工业革命以后才进入近代工业。

在中国的近代工业,最早是外商企业。中国自己的近代工业也称民族工业。民族工业中,首先是官办企业,如洋务派的军事、民用工业。但军事工业采用封建管理方式,产品不投入市场,不属于资本主义工业。官办企业到国民政府时期通常被称为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以上企业在技术、资金、规模上具有较大优势。

由国内官僚、地主、商人私人出资兴办的工业,称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或商办企业),近代民族工业主要指这些。它们是近代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因素,但它们多数在技术、资金、规模、政策上居于劣势,受外资、官资、封建势力压迫,发展艰难曲折。

3.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

商品输出即直接向他国输出商品,获取利润。资本输出则是在他国投资建立企业,利用当地廉价原料、劳动力及其它有利因素,开展生产或经营,赚取超额利润。

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主要是商品输出,也有少量资本输出。《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使资本输出合法化,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逐渐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