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历史>> 高三>> 练习测试

练习测试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通史单元汇编13-第三部 世界史-第二单元 早期资本主义时代

录入者:xqx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1日

第二单元  早期资本主义时代

一、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1.(2017·国标Ⅲ)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C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2.(2017·海南)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C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3.(2017·国标Ⅱ)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A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发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4.(2016·海南)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D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5.(2014·海南)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C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6.(2014·海南)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A

    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7.(2012·海南)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C

A.以民意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

8.(2013·海南)(人物12分)

材料一   卢梭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比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做圣经天天诵读”。“各个派别的政治活动家也往往引用他的片言只语为自己辩护”。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革命期间,他的雕像摆放在国民议会大厅。在法国大革命以后的100多年间,卢梭的思想还继续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摘编自王养冲、王令愉《法国大革命》等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当代英国学者哈耶克分析道:“法国大革命曾经试图为增进个人的权利而树立法治,但其目标并未实现,原因在于大革命的一种致命信念,即既然所有的权力都已置于人民手中,一切用以防止权力滥用的保障措施也就不再必要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甚至认为,“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也有论者批评他是典型的政治理想主义者。   

——摘编自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卢梭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卢梭评价存在不同观点的原因。(4分)

 

8.(1)赞赏卢梭:崇尚自由平等,反映时代要求;具有平民色彩;为法国革命提供理论武器,推动大革命爆发;对后世影响巨大。批评卢梭:理论缺陷易导致暴政;理论过于理想化。

   (2)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分析方法不同;占有资料不同。

 

二、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

1.(2015·海南)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放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B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欧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2.(2011·海南)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C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3.(2017·国标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4

时间

中国

外国

14—15世纪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废除丞相制度。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16世纪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

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17世纪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

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

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略。

 

三、英国君主立宪

1.(2017·海南)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C

A.天赋人权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权力制衡

2.(2016·国标Ⅰ)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B

    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3.(2015·国标Ⅰ)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  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D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射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4.(2013·国标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D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5.(2013·海南)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D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国王掌控实权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宪政制度确立

6.(2012·海南)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与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C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阁政策

7.(2014·国标Ⅱ)(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  政变

第二章  (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

目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  (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7.示例: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

    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

 

8.(2013·国标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12分)

 

8.(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

    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概括综合。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学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拓展性作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

 

四、美国民主

1.(2017·国标Ⅱ)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C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驶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2.(2016·海南)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C

    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      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3.(2014·国标Ⅰ)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B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4.(2014·海南)1781~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l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这表明B

    A.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    B.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

    C.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    D.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

5.(2013·国标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D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6.(2013·海南)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B

    A.军权高于行政权   B.分权与相互制衡    C.总统权力至上     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7.(2012·海南)在美国,自1856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95%,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B

  A.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          B.主宰了联邦政府

  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    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

8.(2011·海南)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这一国家应是A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

9.(2017·海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根据这些理论,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是否符合宪法。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相关规定,即未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在初期美国政府中,既无财权、军权又无民意基础的最高法院的地位明显低于总统和国会。

    ——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  1803年,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国会或总统相制衡。

    ——摘编自(美)伯纳德 施瓦茨《美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创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8分)

 

9.(1)人民主权和三权制衡;人民和“人民代表”的区别;宪法高于国会普遍立法。(7分)

(2)最高法院获得了宪法终极解释权;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宪法的至上权威效力获得切实保障;完善了三权分立与制衡制度(7分)

 

10.(2016·国标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10.示例一:美国的三权分立

    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他们都要对人民负责。

    示例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国王世袭,但他没有实际权力,只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英国内阁由首相组建,对议会负责,首相由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充任;英国议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所以英国的首相和内阁也要对人民负责。

 

11.(2015·海南)(14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邦联条例》和1787年宪法内容比较表

 

《邦联条例》

1787年宪法

立法机构组成

一院制国会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

立法机构成员的构成与产生

每邦在国会的代表2~7人;各邦立法机构按年度指派代表。

每州2名参议员,由各州州议会选举产生;各州选民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众议院。

行政首脑

合众国总统

征税权以及征税方式

诸邦有征收税金,向其他邦征收关税的权力。

国会有权规定并征收税金、关税、输入税和货物税;征税法案应首先在众议院提出。

批准生效

交给诸邦的立法机构审议,如果同意,授权他们在国会的代表批准。

经9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即足以使本宪法在各批准州成立。

——摘编自(美)米尔奇斯等《美国总统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邦联制相比联邦制有何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确立联邦制的意义。(8分)

 

11.(1)立法机构健全,国会拥有征税权,权力加强;成为单一主权国家;实行总统制。

(2)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权力;联邦制成为新的国家结构形式;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五、法国革命和民主政治

1.(2016·国标Ⅲ)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2.(2011·国标)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D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3.(2017·国标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分)

 

3.(1)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

 

4.(2013·海南)(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在大革命后的近一个世纪内,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斗争此起彼伏,国家政体变动频繁。1870年9月4日,巴黎人民通过革命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但共和制仍然前途未卜。当时国民议会中派别林立,有君主派、温和共和派、激进共和派、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等,各派之间展开错综复杂的斗争。1875年1月30日国民议会以353票对352票确定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的方法,意味着确认了共和制。随后,主张君主制的议员越来越多地转而支持共和制,并且君主派已是资产者的派别。国民议会通过了5部宪法性法律,合称为第三共和国宪法或1875年宪法。

    ——摘编自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须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任内阁官职。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得以通过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美国相比有何不同。(6分)

 

4.(1)共和制逐渐获得广泛支持;国民议会中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共和派的变化;君主派与共和派之间不存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宪法吸收了各派意见,借鉴了英美经验。

   (2)具有总统制和议会制双重特色;权力重心在议会,总统由议会选出,权力相对较小,总统之下设有内阁。

 

5.(2011·海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人民主权的原则……是无可争议的”,但“主权只是一个有限的和相对的存在”。 “如果你确信人民主权不受限制,你就等于随意创造并向人类社会抛出了一个本身过度强大的权力,不管它落到什么人手里,它必定构成一项罪恶。”

18世纪英国政治理论家伯克说:“我相信,如果卢梭还活着,在他短暂的神志清明时刻,一旦看到他的思想引起那么疯狂的实践后果(指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他一定会吓昏过去。”

    ——摘自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等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主要内容。(4分)

 

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评价卢梭的人民主权思

想。(8分)

 

5.⑴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人民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分割、转让与代表;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个人服从公共意志。

⑵理论上:否定了君权神授和君主主权理论;启蒙了民主平等思想。“人民主权”概念具有模糊性和抽象性,有时可能导致对个人自由权利的侵犯;在近现代,直接民主不具有全面实施的可行性。

实践上: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思想来源,但雅各宾派专政过激的一面也与之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