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历史>> 高三>> 练习测试

练习测试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通史单元汇编17-第三部 世界史-选考Ⅱ•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录入者:xqx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2日

第六单元  选考Ⅱ·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2017·国标Ⅱ)(战争15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州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世纪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现,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的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发间日益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来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9分)

 

1.(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6分)

(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9分)

 

2.(2017·海南)(战争15分)

材料  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处理一站的遗留问题,德国等战败国未被允许参会。5月,《凡尔赛和约》草案传到德国后,全国上下群情激奋,柏林等地举行了抗议示威;艾伯特总统、谢德曼总理等人,都以激烈的词句抨击和约。

但是,鉴于战败国的处境,德国还是同意接受大部分条款,同时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公正调查战争责任及修改和约等要求。战胜国出于私利,拒绝德国的所有要求,还限其在5天内必须作出答复,否则将诉诸武力。6月,德国政府最终被迫签署和约。签约后,德国许多报纸都在第一版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色镶边,并号召准备复仇。

    ——摘编自郑寅达《德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针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的诉求。(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影响。(7分)

 

2.(1)要求参加和会,参与和会的制定;拒绝承认全部战争责任;减轻对德国的处罚;加入国际联盟,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8分)

(2)举国上下一致反对,复仇情绪蔓延;加深与战胜国的矛盾;为希特勒上台和二战爆发埋下伏笔。(7分)

 

3.(2016·国标Ⅱ)(战争15分)

    材料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张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民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战的教训,呼吁知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

    在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不久当选为名誉主席。在世界反战大会上,他被选为大会主席,并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保卫苏联。后被提名为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名誉主席。

                                     ——据杨晓明《欣悦的灵魂:罗曼·罗兰》

(1)根据材料,概括与一战时相比,罗曼·罗兰二三十年代反战活动的变化。(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曼·罗兰反战活动变化的原因。(10分)

 

3.(1)由个人宣传反战到组织反战活动;由反对欧洲交战各国政府到反对法西斯,保卫苏联。

(2)总结一战教训:交战各国宣扬极端民族主义,蒙蔽广大群众,个人反战未能取得明显效果。形势变化:一战是非正义战争,交战双方政府都负有战争责任,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兴起,成为和平的最大敌人,攻击矛头指向苏联。

 

4.(2016·国标Ⅲ)(战争15分)

材料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7分)

 

4.(1)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8分)

    (2)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7分)

 

5.(2016·海南)(战争12分)

    材料   1920年苏俄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开始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拉巴洛条约》,该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和个人完全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放弃对它在俄国的国有和私有财产被苏俄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立即恢复两国的领事和外交关系;两国按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

                                         ——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凡尔赛和约》相比,《拉巴洛条约》性质上的不同。(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6分)

 

5.(1)是处理两国关系的条约;签约方地位平等;条约内容主要围绕合作。(6分)

(2)打破凡尔赛体系对苏俄的孤立;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压制;冲击凡尔赛体系。(6分)

 

6.(2015·海南)(战争12分)

材料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诺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国际联盟大会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大会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大会的成员国一致通过;行政院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四个非常任理事国的代表组成,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行政院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行政院会议的理事国一致通过,如发生盟约所禁止的战争时,行政院可就制裁提出建议。

                                 ——摘编自于琳琦《国际联盟的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宗旨的共同之处。(3分)

 

(2)与联合国相比较,国际联盟在组织和表决程序方面存在哪些缺陷使其宗旨难以实现?(9分)

 

6.(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各国友好关系,防止战争。(3分)

(2)组织方面:美、苏等大国长期没有加入国联,削弱了国联的影响力;大会和行政院职能分工不清,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没有直接指挥的军事力量,无法有效展开维和行动。(5分)

程序方面:国联大会的决议需要一致通过,造成决策困难;行政院决议需一致通过,没有强制执行决议的权利,缺乏执行力。(4分)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2015·国标Ⅰ)(战争15分)

材料   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她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同盟国在非洲和欧洲的战场中。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月改组为法兰西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44年6月,法兰西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的帮助下解放了巴黎。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兰西临时政府。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英、美、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将军回忆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抗战的理由。(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8分)

 

1.(1)理由:自由法国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为法兰西民族利益而战;法国本土虽然沦陷,但可以依托海外殖民地继续战斗;可以借助英美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7分)

    (2)经验:具有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坚定信念;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合作;依靠人民坚持军事斗争。(8分)

 

2.(2014·国标Ⅱ)(战争15分)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9分)

 

2.(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6分)

(2)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9分)

 

3(2013·海南)(战争12分)

材料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罗斯福总统发表演说,就自己的想法放了一个试探气球。他说:在世界上横行霸道的瘟疫,现在蔓延开了;爱好和平的国家应该同世界各国一致行动起来,防止疫症蔓延。可是他的演说在国内引来的却是一片反对声。报上的评论、私人的来信,都骂他是战争贩子:“把侵略者隔离起来吗?”“这种口吻太像威尔逊了!”罗斯福后来告诉一个朋友说:“你一心想领导人们前进,回头一看,跟着的却一个也没有。真可怕啊!”罗斯福确实变得小心多了。他不像丘吉尔那样,在茫茫黑夜中独自大声疾呼,他必须留在比武场上继续奋战,不让群众意见与自己距离太大。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民众群情激愤,一致支持政府对法西斯国家宣战。

    ——摘编自威康·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全面侵华后美国民众反对卷入战争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8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罗斯福政府针对法西斯侵略采取了哪些重大外交行动,这些行动起到什么作用。(6分)

 

3.(1)第一次世界大战代价巨大,使民众记忆深刻,不愿意再卷入美洲以外的国际争端;1929生经济危机爆发后,民众专注于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内问题。(6分)

(2)行动:通过租借法案,苏德战争爆发后宣布支持苏联,发表大西洋宪章。(3分)

     作用: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引导美国民众,逐步走上与法西斯进行斗争和反法西斯国家联合的道路。(3分)

 

4(2012·海南)(战争12分)

材料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停战诏书》(1945年8月14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停战诏书》发布的历史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停战诏书》对侵略战争的辩解。(7分)

 

4.(1)德国战败;《波茨坦公告》发布;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抗日力量大反攻;日本已无力抵抗。(5分)

(2)回避了侵略中国和东南亚的事实;美化战争目的;掩盖侵略本质,推卸战争责任;没有写明“无条件投降”;将投降辩解为挽救人类文明;不利于反思战争罪责等。(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得满分)(7分)

 

5(2011·海南)(战争8分)

材料    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任何人都不能靠抚摸来把老虎驯服成小猫……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争的结局……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像我们处在战争中会表现的那样。我们已经向英国人民提供了巨大的物质支援,将来还将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援。

    ——摘自罗斯福《关于国家安全的“炉边谈话”》(1940年12月29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1939~1940年的史实,概括罗斯福提出“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的主要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所带来的影响。(3分)

 

5.(1)绥靖政策失败;纳粹德国在欧洲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急需帮助和支援,“中立法”已不能满足英国的需要;德意日正式结成军事同盟,法西斯对世界的危害进一步加大;美国的安全和利益受到威胁。(5分)

(2)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取得最后胜利;保护了民主国家和西方民主制度;增强了美国的军事实力,扩大了美国的政治影响。(3分)

 

三、选考题·二战后处置战败国问题

1.(2017·国标Ⅰ)(战争15分)

材料  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方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8分)

 

1.(1)内容: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

 

2(2014·海南)(战争12分)

材料  1942年1月,反法西斯盟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相互合作,彻底打败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并力图维持现状,推迟媾和。1950年下半年,美国及其西欧盟友决定早日对日媾和。在美国操纵下,1951年9月,对日媾和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中国、朝鲜等国没有被邀请参加。会议签订了《旧金山和约》,宣布结束对日本的战争状态。苏联等国没有在和约上签字。对此,中国外长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中央人民政府认为(旧金山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

——摘编自吴廷璆《日本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旧金山和约》是“非法的”。(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转而急于对日媾和的原因及和约签订的影响。(8分)

 

2.(1)违背了《联合国家宣言》中“绝不单独与敌人媾和”的规定;部分反法西斯国家没有参加会议或签字,中华人民共和国被排除在外。(4分)

(2)原因:新中国的建立,朝鲜战争的爆发;企图使日本成为亚洲的冷战前哨阵地。

影响:将日本拉入西方阵营,加据了亚洲的冷战;中日、苏日等双边关系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结束对日本战争状态。(8分)

 

3.(2013·国标II)(战争15分)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10分)

 

3.(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的惩罚。(5分)

    (2)对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斯的战争罪行;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和平;保护了人权。(10分)

 

4.(2012·国标)(战争15分)

材料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9分)

 

4.(1)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战败国。

(2)原因: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第一次世界大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

 

5.(2011·国标)(战争15分)

   

(1)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中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要原因。(7分)

 

(2)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东、西部边界线的确定。(8分)

 

5.(1)界线①:德国准备发动侵略战争;苏联自保;苏德签订秘密协定,分割波兰;

     界线②:苏德分别侵入波兰,波兰亡国;苏德分占波兰。(7分)

(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德国战败;战胜国大国决定欧洲边界变更;使波兰边界得以稳定;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8分)

 

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2016·国标Ⅰ)(战争15分)

    材料   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与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7分)

 

1.(1)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中国政府有效的警示信息;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

(2)国内发展运动的高涨;调整国际战略,改善与中国关系;战争给经济造成巨大负担;战争胜利无望,欲从战争中脱身。

 

2.(2015·国标Ⅱ)(战争15分)

材料    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性现象。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

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斯大林对库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到:“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1949年8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摘编自(俄)亚·维·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10分)

 

2.(1)背景:西方制定并实施发展原子武器计划;战争后期盟国内部矛盾显现;美国垄断原子弹;冷战氛围逐渐加强,危机意识强烈。(5分)

(2)条件:具有相关科学研究基础;国家高度重视,设有专门领导和研究机构;举全国之力研制。(5分)作用: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核战争的发生;巩固了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有利于世界格局的稳定。(5分)

 

3.(2014·国标Ⅰ)(战争15分)

材料   自20世纪50年代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

    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10分)

 

3.(1)联合国大会决议没有规定非核国家的责任,不能有效控制核武器扩散;有核国家增多。(5分)

    (2)原因:核武器危害巨大;世界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的高涨;美、苏达成妥协;大多数国家达成共识;联合国的推动。作用:减少核武器扩散,降低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10分)

 

4.(2013·国标Ⅰ)(战争15分)

    材料一    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试;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

    材料二    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6分)

 

4.(1)美国吸取越南战争教训,确定战争决策的原则;越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与越南及其支持者的较量,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与单一国家的较量;越南战争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行动;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

(2)越南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海湾战争:强化了美国的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使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