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语文>> 高一>>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诗经 采薇 备课资料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15日

诗经 采薇  备课资料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薇,野豌豆苗,可食。 作,生,指初生。止,语末助词。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曰,言、说。一说为语首助词,无实意。莫,即今“暮”字。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         靡室靡家,无有家室生活。意指男旷女怨。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猃(xian,上声)狁(yun,上声),即北狄,匈奴。  

                             不遑,不暇。启,跪、危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故有危  

                             坐、安坐的分别。无论危坐和安坐都是两膝着席,危坐(跪)时腰部伸  

                             直,臀部同足离开;安坐时则将臀部贴在足跟上。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烈烈,犹炽烈。 载饥载渴,则饥则渴;即又饥又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戍,防守。定,止。聘,问,谓问候。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刚,坚硬。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阳,十月为阳。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靡(gu,上声),王引之释为无止息。 启处,犹言启居。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甚,很。疚,病,苦痛。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尔,假作“你”。华,花盛貌。常,常棣,既扶移,植物名。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路,假作“辂”,大车。斯何,犹言维何。君子,指将帅。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戎车,兵车。牡,雄马。业业,壮大貌。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定居,犹言安居。捷,接。谓接战、交战。  

                             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此句意谓,一月多次行军。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骙(kui,阳平),雄强,威武。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腓(fei,阳平),庇,掩护。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翼翼,安闲貌。谓马训练有素。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弭(mi,上声),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  

                            弭。鱼服,鱼皮制的箭袋。日戒,日日警惕戒备。棘,急。孔棘,很紧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昔,指出征时。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貌。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迟迟,迟缓。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 

【作者小传】:
《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采薇》教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
教学时间]一课时
   [
学习步骤]
   
一、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学习《采薇》
   1
.学生朗读,整体把握。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
.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3
.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4
.赏析: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三、布置作业:背诵最后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