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政治>> 高三>>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2020-2021泉州七中高三年时政热点《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

录入者:sophiawei1989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7日

主题十一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

 

  “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必须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绝不容忍任何挑战“一国两制”底线的行为,绝不容忍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

 

  1.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一国两制”的实践不会因为外部杂音而改变方向。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中国将继续实行“一国两制”,维护和平统一的局面,推进和平统一进程,坚持“一国两制”不会因外部杂音而改变。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一国两制”是为保证香港、澳门的继续繁荣稳定而作出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人民的自主选择,不会因外部杂音而改变。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对于中国的发展,出现疑虑和杂音是正常的,但我们不会因外部杂音而改变。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中国坚持“一国两制”伟大实践取得的成果坚定了我们坚持“一国两制”的信心。

(5)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香港、澳门回归后的繁荣稳定印证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我们不会因外部杂音而改变。

  2.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

(1)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一国”和“两制”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存在一定的对立。

(2)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相互依赖,“两制”以“一国”为前提,二者相互依存。

(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必须—分为二地看问题。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既要强化“一国”观念,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和国家统一;又要尊重“两制”差异,维护特别行政区的稳定,促进其繁荣;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

  3.运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论述“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的光明前景和实现过程。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祖国必然统一,但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1.2019年10月31日,针对英国政府再次发表所谓《香港问题半年报告》,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强调,从1997年7月1日起,《中英联合声明》中规定的与英国有关的权利和义务都已经履行完毕。英方对回归后的香港一无主权、二无治权、三无监督权,根本不存在任何所谓“责任”。我们奉劝英方有关政客早日从昔日殖民帝国的幻梦中清醒过来,尊重中国主权,停止干预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这表明(  )

①国家主权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

②英国干预香港事务侵犯了我国的独立权和管辖权

③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④我国在对外活动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澳门回归20多年来,严格按照宪法和澳门基本法办事,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基础上,通过自行立法进一步健全国家安全的制度体系,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稳步发展。澳门能取得巨大成就主要在于(  )

①尊重和维护宪法和基本法规定的宪制秩序

②坚定自信,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

③把捍卫国家主权与澳人的自决权力有机结合

④把中央的统一领导与澳门的分权分治相结合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自回归祖国以来,澳门经济呈现蓬勃活力,民主政制稳步发展,社会治安良好,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彰显了“一国两制”方针的科学性和巨大生命力。

材料一 回归祖国后,澳门通过基本法确立了特别行政区制度,“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成生动现实。在“一国两制”下,中央依法行使全面管治权,并授权特别行政区依法实行高度自治权,真正实现了“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澳门同胞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20年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贯彻以人为本,加强法治建设,有序推进民主政治,加强施政宏观战略研究,重视科学决策,构建了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20年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促进了澳门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材料二 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流历史,塑造了澳门中西合璧、族群共融的特质,形成了民风淳厚、和谐包容的社会。2005年,既有大三巴牌坊、岗顶剧院、东望洋灯塔这样的西式建筑,也吸纳了妈阁庙、郑家大屋这类传统“中国风”特色的“澳门历史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后,澳门市民和特区政府严守底线,原汁原味地护卫着澳门的历史风貌。2019年上半年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更是将“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作为澳门的重要发展定位之一。

(1)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澳门回归20年取得成就的原因。(4分)

 

 

 

 

 

 

(2)有专家认为,澳门发展需要创新,不能只是原汁原味地护卫着澳门的历史风貌。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你的理由。(6分)

 

 

 

 

 

 

 

 

 

 

(3)为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以“发展创新”和“坚守历史”为主题各写一条标语。(4分)

 

 

 

 

 

 

 

 

 

 

 

 

 

 

 

1.C 英国政府的行径是对我国主权的侵犯,侵犯了我国的独立权和管辖权;我国外交部驻港公署的声明表明了我国在对外活动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②④正确。国家主权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对内才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①混淆了对内对外的两个表现。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包括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主权才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③不正确。故选C项。

2.B “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一个主权,澳人自治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自治,澳门的自行立法也是建立在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的基础之上,故“澳人自治(权)”不能称为“澳人自决(权)”,并非独立分权而治,而是依法授权而治,③④的表述有误;①②符合题意。

3.答案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回归祖国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促进了澳门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

(2)观点一:赞同该观点,不能只是原汁原味地护卫着澳门的历史风貌。

理由: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将“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作为澳门的重要发展定位之一,既离不开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又要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通过文化创新推动澳门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

观点二:应当原汁原味地护卫着澳门的历史风貌。

理由: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澳门市民和特别行政区政府都要严守底线,原汁原味地护卫着澳门的历史风貌,不断推动澳门发展。

(3)例一:“一国两制”改革创新,使今日澳门焕然一新;中西合璧守护历史,让多元文化和谐共融。

例二:实施“一国两制”共建共享共治,经济增长,民生改善;护卫历史风貌,多元文化美美与共。

解析 第(1)问,考生可先回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然后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2)问,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分两种情况分析作答,第一种,赞成题中观点,即不能只是原汁原味地护卫着澳门的历史风貌,从文化创新的实质和作用角度思考,然后结合相关知识与试题材料进行分析。第二种,反对题中观点,即应当原汁原味地护卫着澳门的历史风貌。从文化的民族性、尊重文化多样性角度思考,结合相关知识与试题材料进行分析。

(3)问,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结合试题情境,考生可从“一国两制”、创新、多元文化等方面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