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政治>> 高一>>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07日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A 就业的意义
B 正确就业观的含义
C 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D 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2)理解:在我国国情下,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意义。
(3)运用:A 如果现在毕业,应如何择业就业。
B 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能力目标: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着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经济现实中存在着的就业问题。通过大量实例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择业就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 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B 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法律意识。
(二)重难点:1、就业是民生之本。2、劳动者权利的维护。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四)学生活动方式:参与式、探究式、研究式
(五)教学提纲
框题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1. 劳动和就业
(1)劳动光荣
(2)就业的意义
(3)我国的就业形势
(4)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2.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2)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六)逻辑结构
第一目“劳动和就业”。本目的内容,从劳动光荣开题、到就业的意义;从我国的就业形势描述,到讨论树立什么样的择业就业观。从抽象到具体,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易于把握。
第二目“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本目承接上一目的内容,自然引入劳动者的权利问题,进而相对应地提出劳动者维权问题,要树立劳动者依法维权的观念。本目文字内容简单,结构简明。
(七)教学活动设计
课前准备活动:(1)活动设计意图:符合新教材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2)活动过程: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到社会上调查、采访,采访的对象有农民工、企业、人才市场的三类人(雇主、雇员、中介)。(3)汇总小结。(4)课堂上分享体验。
课堂设问:(1)劳动者为什么要就业?(2)目前的就业形势怎样?(3)有同学采访了一个大学毕业生,他的择业就业观是怎样的?(4)劳动者是否知道自己有哪些权益?(5)劳动者的权益有没有得到依法保护?雇主们怎样对待自己的雇员?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整个框题的知识提纲。
1.劳动和就业(这一目主要讲清楚四点)
(1)劳动光荣。(通过一组图片分析)
(2)就业的意义。(设置练习)
本目第一个活动,让学生课前作调查、访问,课堂上把调查、访问的结果与大家分享。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有分工,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认识到就业是民生之本。
(3)我国的就业形势。(热点点击,三组镜头让学生分析热点)
本目的第二个活动,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严峻的就业形势,并且思考如何面对这种形势。教师列举最新的数据,联系国企职工下岗、农民工进城、大学扩招、就业难等现实生活中的现象,阐析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时也指出党同政府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
(4)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课堂讨论,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本目的第三个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树立什么样的择业就业观才是合理的。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将市场经济中的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职业平等、多方式就业等观念潜移默化地给学生。
2.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这一目主要讲清楚两点)
(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让学生谈谈在这方面的采访体会)
本目第四个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起劳动者的权利意识,有兴趣关注劳动者依法维护权益的问题。这部分教师通过一个典型案例进行讲解。
(2)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分析)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增强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分别说明这对于劳动者和社会的意义。
(八)思考与拓展
(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