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历史>> 高二>>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麦穗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8年05月11日

   两千四百多年前的一个黄昏,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领着他的三个弟子来到一片麦田前。

     “
现在,你们到麦田里去摘取一颗自己认为最饱满的麦穗。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采摘了就不能再换。

    三个弟子欣然前行。

   第一个弟子没走多远,就看到一颗大麦穗,如获至宝地摘下。可是,越往前走,他越发现前面的麦穗远比手中的饱满。他懊恼而归。

   第二个弟子吸取前者的教训,每看到一个大麦穗时,他总是收回了自己伸出去的手:更大的麦穗一定在前头。麦田快走完时,两手空空的弟子情知不妙,想采一颗,却又觉得最饱满的已经错过。他失望而归。 

   第三个弟子很聪明。他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去识别怎样的麦穗才是饱满的麦穗,第二个三分之一的路程去比较判断,在最后的三分之一的路程里他采摘了一颗最饱满的麦穗。他自然满意而归。

   如果把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归类,那么显然第一个是属于先做了再说之列。先做了再说,省略了思考过程,必然会导致行为的盲目性与无序性,其结果当然懊恼而归。第二个当属于等等再说之列。等等再说,总是在思索、观望这个台阶上停滞不前,只想未做必定两手空空,失望而归。第三个弟子则是先想后做。对事物有了充分的认识以及足够的判断之后,才不慌不忙地出手,他当然能够满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