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资讯>> 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

唇与舌的战争 ——我读《唇枪舌战的春秋时代》 高一征文二等奖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7日

 

唇与舌的战争
——我读《唇枪舌战的春秋时代》
  K1-A4 张芷帧               指导老师:孙贻莲
    春秋,是兼并战争的代名词,是百家争鸣的时期,是各国变法的时代。在这本书中,它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春秋时代中说客以及诸子百家,还有历史上有名的变法。现在,让我们走进唇枪舌战的春秋时代。
西周灭亡后,人们渐渐对天下兴亡有了自己的思考,打破了“庶人不议”的观念,而取而代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在对人,事,国以及社会越来越深入的思考中,人们不再相信神权,渐渐打破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观念,出现了统一天下,治理国家以及教化民众的思想,而西周时代的分封制又给春秋时代的全国分裂,各地割据埋下了祸根。但由于这种思想形成较短暂,所以社会上出现很多不同的观点,这就促使了“诸子百家”局面的出现。这其中包括人们熟悉的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等。
      不言而喻,在这个兼并战争频繁的时代,法家亦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学派,在法家这个学派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韩非子了。韩非身为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国家——韩国的公子,亲眼目睹韩国渐渐没落曾多次向汉王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但汉王置若罔闻,始终未采用。但秦王嬴政看到韩非子所写的《孤愤》、《说林》﹑《说难》等关于他的法治思想的著作之后,十分赞赏,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最终以韩非这一套治世思想来治理国家。但是,韩非却死在了秦国的监狱中,令人惋叹不矣。
       试问,如果在韩非给韩王建议被采用了,韩国励精图治,默默地强大,直至最后,也不是不可能改变韩国的历史,可能是延后灭亡的时间,也有可能取代秦国,统一全国。只因一时的错举就可能韩王就失去了这绝好的机会,这与秦王来说,有得也有失,虽然接触了法治这一思想,但是却把韩非扼杀在自己的国家中,这是何等的悲哀!
      这一事件,不仅告诉我们要好好把握机会,还要好好利用机会,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要认清社会的现状,以最吻合社会现状的方法去治理国家,顺应历史潮流,这样才能好好治理国家。
       说到说客,不等不提的就是张仪和苏秦,张仪和苏秦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因张仪家境贫穷,所以经常被别人羞辱。苏秦怕张仪这一天下贤士被湮没,所以有一次张仪来找苏秦时故意羞辱他,让他不为面前的小利所迷惑,激励他的意志,使张仪去秦国游说,在去秦国的路上,苏秦派人暗地里给张仪提供金钱。最后,张仪被秦惠公重用,那时苏秦所派的那人才告诉张仪,苏秦羞辱他是为了激励他,因为苏秦认为张仪才能抓住秦国的把柄,让张仪去秦国游说,让秦国不要攻打赵国而破坏从约。张仪表示十分感谢,最后家境贫寒的张仪当上了秦国的相国。
      张仪当上秦国的相国原因有二,一是苏秦的帮助,二是张仪的口才。可见,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中,朋友还有拥有一技之长是必不可少的。

      在最开始,人们用矛和枪战斗,在民国时期,人们认为鲁迅先生的笔是批判社会最强有力的枪,而在春秋时代,说客们以唇为枪,以舌为矛,迷惑了不少国君。但是在那个时代还要注意顺应历史趋势,就如儒家,道家等,把自己学派的思想太过理想化,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形态,以致于没有受到重用。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要让自己在顺应趋势的情况下还要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好好把握机会,广交社会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