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资讯>> 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

守望心灵的麦田 高二读书征文二等奖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4日

守望心灵的麦田         高二读书征文二等奖  

高二B4班 林琪贞 指导老师:周冰茹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它却在美国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小说一出版,就受到国内青少年的热烈欢迎,认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一时大中学校的校园里到处都模仿小说主人公霍尔顿,学着霍尔顿的言语动作和穿着。  

    然而,当一些人对这本书大加赞赏,甚至把它说得天花乱坠,认为成人通过本书可以增加对青少年的理解,有些人却大加批判,认为书中的主人公满嘴脏话还抽烟酗酒搞女人,很可能带给青少年不好的影响,有些家长甚至要求学校禁止学生阅读这类书籍,某些图书馆(如加利福尼亚州桑胡斯城的中学图书馆)曾一度将本书列为禁书;但经过时间的考验后,大多数中学和高等学校已把本书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许多公共学校还以它为教材,美国的会学家大卫·里斯曼在哈佛大学开设的社会学课程《美国的社会结构和性质》中,指定本书为必修读物。  

    这本书讲述一个屡被学校开除的少年,以自述的口吻,讲述自己在纽约街头游荡了两天的经历。他或在街头流浪,或在小客栈和夜总会中出没,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在他眼中成人世界极端虚伪,无法信任。他唯一的老师是个同性恋,校长虚伪势利,假模假式成为他指称这些成人的专用词。他讨厌沉迷女色和酒精的人,自己却酗酒、抽烟、打架,甚至找妓女。在我看来,霍尔顿虽然行为十分乖张叛逆,但他的内心是善良而又敏感的。他在宿舍里看到贫穷的同学拿了一个破旧的皮箱来装东西,为了照顾同学的自尊心,把自己好的皮箱放在床下;在纽约流浪,看到几个修女募捐,他会为自己捐了很少的钱而惭愧(其实他捐的并不少。);即使在空虚无聊的时候,为表明自己是个大人,他在旅馆里招来一位妓女,他也因为那个女孩身上穿的漂亮衣服而感伤——他想到她去买衣服时,人们或许认为她是一个善良纯洁的女孩,而其实她却以这种方式来谋生——他为此而感伤。这些行为让我觉得他的内心深处是存在着一些柔软的东西,他叛逆并不是因为他一开始就想这样,而是因为所处的环境逼着他成为了一个像刺猬那样,满身是刺却有着柔软内心。他迷茫压抑,父母对他的期望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喘不过气,学校的老师也强迫他“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帐凯迪拉克! 而他那敏感、好奇、焦躁、不安,想发泄、易冲动的青春期心理,又使得他不肯读书,不求上进,追求刺激,玩世不恭,其实他不想过浑浑噩噩的日子,但又找不到出路。最后,只能以这种自我放逐的方式,逃离学校与父母。     

    读这本时我内心并不轻松,我觉得霍尔顿只是一个少年却背负了太多,本该幸福的心灵却布满黑暗的尘灰。书评中说,这个人物形象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他们精神世界的残缺。我并不太理解这句话所说的政治色彩,我只是单纯的认为这本书是讲述一个少年心灵成长史。  

    当时人们认为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理解青少年内心的世界,现在也是如此,当我们把目光移到当下社会可以发现:从前孩子们期望从社会中获得的是真诚、爱与善良,而道德沦丧与物欲横流的都市生活,总是把孩子们带离这些珍贵的价值。可以说,这种成长的无奈与迷茫,至今仍然困惑着年轻人。这本书对我们了解今天的中国富二代,仍具有启示性。  

    本书最后塞尔顿决心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他说 “那些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个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责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儿。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悬崖上是纯真心灵的净土就像孩子们快乐的童年,而悬崖下是残酷的现实。”  

我想这也是霍尔顿可爱的地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守护内心的美好。即使我们再也回不去那美好的童年,纯真的心也沾满世俗的尘埃,但我相信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片麦田,象征着一片心灵的净土,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塞尔顿”尽力去守护布满尘埃下的那片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