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体育>>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体育课中培养自锻能力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15日

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育课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自锻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体育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把常规教学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一)结合知识、技术教学培养认识能力   

培养认识能力应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之形成正确的认识和保持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进取动机的具体方法有导入法和鼓动法等。导入法一般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课的开始的导入,包括通过集中注意力练习,采取趣味性游戏,形象化的队列队形练习和变化等进行导入。二是练习开始的导入,包括动作美的导入、语言刺激的导入、音乐节奏的导入等,以吸引学生,激发兴趣。鼓动法可采用在课的各阶段安排一定的小高潮,对动作质量、学习态度、意志行为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利用一定场地标记,使学生感到学有奔头,能看到自己学习的前景和效果等。以便调动和保持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如采用各种方式的讲解、示范和提问,组织不同形式的相互观摩和分析对比等。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鉴别能力。   

(二)结合练习的组织和方法,培养运用、调控能力   

体育课上练习的组织和方法,既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培养运用能力可采用以下做法:   

1)带领法。由教师或组长带领,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组织安排练习的内容、地点、时间、强度、次数和练习方法。   

2)组合法。按教材要求、教学需要和所能提供的条件,由学生自行组合(不受原班组形式的约束),互相帮助,协作练习。   

3)自选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个人自己编选练习内容,安排锻炼。   

2.培养调控能力有三个方面:   

1)生理负荷的调控。让学生按自身感受,增减练习强度、密度、调节负荷;教会学生自测心率的方法,并学会如何调控负荷。   

2)心理负荷的调控。通过暗示、模拟、信息反馈等方法使学生自我调控情绪、注意力以及意志力等。   

3)动作姿势的调控。使学生懂得动作的技术结构及错误,通过反复练习和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对动作姿势的调控能力。也可在体育教学中,采用附加条件作业,通过本体感受来培养学生对动作姿势的调控能力。   

(三)结合常规教学,培养自治能力。   

自治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这种能力一般可采用以下做法:   

1.熟悉、遵守课堂常规。在自觉遵守常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我管理。   

2.自我计划。在自觉遵守常规的基础上选择时机让学生自订计划和安排锻炼。可先从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做起,再进行补缺性、调剂性、辅助性的练习等。   

3.自我检查。即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   

自锻能力的诸方面不是孤立的,在课中应注意全面培养,在一次课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每堂课都应有所体现。自锻能力的培养,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必然会涉及到课的组织、教法、教材、运动负荷等一系列的改革问题,必须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