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美术>>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成功把握瞬间的乐趣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27日

教学目标

  了解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和各种相机的功能,分析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的区别;了解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学会使用相机;了解广角、标准和长焦这三种镜头并灵活使用它们;掌握拍摄技术,能更好地表现创作主题。

  教学活动分析

  本课的活动主要是熟悉相机结构和操作技术,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摄影技术。
活动一:有条件的教师最好准备好广角、标准、长焦这三种镜头,也可准备一个变焦镜头代替。傻瓜相机、数码相机有变焦功能,也可使用变焦按钮来代替广角和长焦镜头。按W钮缩短焦距,类似广角效果,按T钮增大焦距,类似长焦效果。可以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分别使用一种镜头。为达到明显的效果,可以要学生拍摄静物,如花园、单车等,而且要学生定同一位置、同一角度拍摄同一物体,只是换不同的镜头。拍摄时焦距要打到极限,如用最广角来拍摄,才能看出最明显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究各镜头的特点,归纳总结拍摄的经验。建议把照片按使用镜头的不同归类,如:把用广角镜头拍的照片放在一起,在照片下写上拍摄数据,如焦距、光圈、快门速度等,以便对照比较。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为了达到想要的艺术效果而灵活使用镜头,感受摄影的乐趣。
活动二:以“发展中的城市”为主题,拍一组有动感的照片。要求学生关注身边事物的发展变化,以自己独特的视点和取材去诠释这个主题。可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完成。拍摄时要有意尝试各种技法,如大光圈虚化背景、高速摄影、慢速摄影等,还要变换使用各种镜头拍摄。面对同一被摄对象时,可以尝试采用不同技法和镜头拍摄,再进行分析比较,挑选出好的作品。照片要主题明确,画面上要体现出多种镜头、构图、技法的使用,要有变化。

  教学基本思路

  本课可以分为3小节。
  第一节:首先了解相机的基本结构及摄影原理,然后帮助学生查找各种相机的资料,通过资料,了解传统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的区别;讲解胶卷知识,使学生能根据拍摄需要选用胶卷。
  第二节:教师主要讲解光圈、快门速度和曝光技术。引导学生探究光圈与快门速度之间的关系,关注光圈、快门、天气、时间、光线等的相互关系,总结它们之间的规律,要求学生尝试拍摄。
  第三节:让学生使用广角、标准和长焦镜头,或者通过欣赏摄影作品了解利用不同镜头可表现不同视觉效果。经过多次的拍摄活动之后,指导学生总结摄影的技术经验,帮助学生分析第一课的摄影作品,如:是使用什么镜头拍摄的?用了什么光圈和快门速度?为什么要那么用?

  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第11页的那张摄影作品,表现了温馨的家庭气氛。在父亲把儿子抛起的那一刻,摄影家凭着敏锐的观察力,按下了快门。精彩的瞬间被定格,每次看到相片都会唤起心中的情感。快门优先,使用了较快的快门速度,保证了主体人物的清晰,很好地突出了主题,引导学生去掌握摄影技术。
  教材第11~12页主要内容是:1.相机的基本部件。2.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原理。3.各种型号的相机及其功能。目的是让学生深入了解相机,熟悉它的性能。
  教材对胶片也有所介绍。胶片分为负片、正片、反转片三种。常用的是负片,通过拍摄和冲洗得到负像的底片,即底片上明暗与原景物相反。正片也称幻灯片。反转片与负片的影像效果相反,可直接得到与原景物明暗色彩一致的正像,适于专业摄影者使用。胶卷的感光度:胶卷对光线反应的敏感程度通常以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规格值)数字来表示,数字越大表示感光性越强。ISO数值大的胶卷,正确曝光所需的光量比数值小者来得少,而其冲印出来的照片,颗粒比数值小的粗。相机常用的胶卷的感光度为ISO100、200、400等。一般而言,感光度越高,胶卷的颗粒越粗,放大后的效果越差。不过因为近年来胶卷制作技术大有进步,现在有些高感光度的胶卷仍能维持很细的颗粒。关于感光度不同的胶片出现不同的效果,教材用第12页下面的两张图片做了比较。
教材第12页的“思考与交流”中,提出分析传统相机与数码相机的区别。

  数码相机的原理:图像的光线透过镜头在影像感应器上成像,影像感应器将光信号转为电信号,再通过相机内的微处理器将电信号转为数字,并编码成数字图像文件,然后存储在存储器中。

  传统相机处理的是光学模拟信号,胶卷记录影像的过程可分为感光、化学反应、存储三个过程,全程为化学过程;数码相机是由影像感应器、微机处理器和存储器三个部件分别完成,全程为物理过程。

  数码相机的优势在于其信息的数字化——易处理性。不用胶卷,即拍即看,不用冲洗,直接通过电脑处理、使用、保存,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快捷方便。数码相机可以迅速删除不需要的影像,储存量也大(40GB硬盘可存至少5万张300万像素的照片),不需像传统相机那样随身带上数十个胶卷,并且其机型可以小到如名片一样。采用数码相机摄取的原始图像,配合Photoshop软件可以做出特异效果。
传统相机发展成熟,选择种类多,配件也应有尽有。其外形看上去比较优雅,操作相对简单,且故障率比较低,也比较容易修理。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分辨率比较高,35mm底片的效果大约相当于1100万像素相机的效果。对冲洗A6 幅面没差别,但放大到A4就会有明显差别。对使用者来说,拍完照后,其他工作都可让别人完成,过程较简单。

  教材第13~15页的图文主要讲光圈与快门速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图片,初步掌握基本的拍摄技巧,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正确灵活地使用光圈与快门速度。1.光圈能形成直径可变的圆形开度的可调金属叶片系统,用于控制镜头的光圈。2.光圈是一个开度可调节的孔,它让光线通过,在胶片上形成影像。改变光圈的大小,能控制到达胶片的光量。快门:照相机中用于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快门优先:由摄影者手动设定快门速度,照相机根据测光值自动设定光圈的曝光模式。光圈优先:对应于特定的光亮度,由摄影者手动设定光圈,照相机自动设定快门速度。

  光圈和快门的作用是控制通光量。相机镜头上都标有f2.8、5.6、8、11、16等字样,这就是光圈系数。系数越大,光圈越小;系数越小,光圈越大。快门速度是以秒为单位的分式的缩写,比如125表示1/125秒。快门与光圈是相互配合、互相补充的关系,也就是常使用的互易率。互易率是指感光材料显影时生成的影像密度与曝光持续时间和光线强度成正比。但是,当光线强度异常而曝光时间极短或极长时,这一定律会失效,使结果难以预测,因而有“互易率失效”这一术语。如果要保持曝光量不变,光圈开大一级,速度就要提高一级;光圈缩小一级,速度就要放慢一级。例如:用光圈11,速度1/60秒,当光圈改用8时,速度就要改成1/125秒。主题要求表现景物一定的景深时,应优先考虑光圈大小。如果被摄对象背景杂乱,就选用大光圈,可以虚化背景;如拍摄全景适用小光圈,这样有足够的景深展现出全貌。拍摄运动物体,要求表现动感和速度时,应先考虑快门速度,再配以合适的光圈。

  教材第14~15页的摄影作品因为巧选了快门速度而获得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分析这些作品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1.高速摄影
  以1/1000秒以上的快门速度拍摄运动物体,能将运动的瞬间凝固静止。教材第14页上的两张体育摄影作品,为了表现运动员健美的身姿和高超的技艺,体现他们超越自我的精神,使用高速摄影的方式,将运动员运动的那一刻停留在空中,让人不禁赞叹这力与美完美结合的精彩瞬间。

高速摄影中主体的姿态很清晰地表现在模糊的背景上,显得分外突出和鲜明,往往带给我们强烈的动感、力量感和瞬间即逝的感觉,更打动人心。

2.B门拍摄
  是使用最慢的快门速度拍摄。它受拍摄者的控制,只要B门开启后,拍摄者不松手,快门就会开着,用几秒,甚至几十秒,让胶片感光。这样长时间地开着快门,一些点状的运动物体,由于移动,留下的影像呈线状,改变了人的视觉习惯,令人耳目一新,例如《星迹》。

3.慢速拍摄
  是指使用1/30秒以下的快门速度拍摄照片。最好能用三脚架稳定相机。选用速度太慢,影像很可能完全虚化到模糊不清的地步,使人无法看清;选用速度太快,又没有运动感。建议多用几挡试拍,找出最佳的一挡快门速度,既不模糊,又能表现出动感。

用慢速拍摄,可使影像成虚像,留下移动的影像,使得画面有生气,拍出动感。见教材第15页的“武打人物”和《幽林小溪》。

4.追随拍摄
  与慢速拍摄不同,后者要固定相机,追随拍摄是移动照相机,随运动物体的运动而移动。当运动物体与移动的相机等速时,运动物体也就相对静止了,照片上留下的影像是静止的、清楚的,而运动物体周围不动的景物,因相机的移动,反倒成了“运动”的景物了,感觉是从被摄对象的视角来拍摄的,更加突出主体,强化了动感。见教材第15页“跑步的运动员”和《鹤魂》。

  教材第16页的图文告诉我们怎样准确曝光。准确曝光,通常要考虑:摄影环境的光亮强弱,感光片的感光性能,被摄物体的运动速度,被摄物体的颜色及反射光线的能力等。

  相机的自动曝光模式是对整个环境进行的测光,可以使较大范围的景物成像清晰,不能出现理想的效果,拍摄者要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曝光。例如:明亮的景物和深暗的景物,在一定光线条件下,曝光不能一样。海滨、穿浅色服装的人等可作为明亮的景物看待,树阴下的景物、深色建筑物等可作为深暗的景物看待。一般明亮的景物要比深暗的景物减少一级曝光。

  区域曝光:是指对被摄环境的某一个区域进行测光(一般是主体物),根据区域测光数据拍摄。这样,被测光的物体(主体)会正确曝光,成像清晰,而周围的景物则曝光不正确,影调不明显,看不出细节。用区域曝光的方法更能突出主体。见教材第16页安塞尔·亚当斯拍摄的树。

  教材第17~18页介绍了相机的镜头。相机镜头分为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定焦镜头又分三种: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定焦镜头顾名思义为固定焦距镜头,如50mm、85mm等。定焦镜头的最大优势是成像优异,镜组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但是不能变焦,缺乏灵活性,适应范围窄。标准镜头:镜头焦距约等于底片(像场)对角线长度的镜头为标准镜头。其视角为53mm左右。广角镜头:镜头焦距小于底片(像场)对角线长度的镜头。广角镜头有较大的视角,一般在700mm左右。视角在100mm以上称为超广角镜头,180mm为鱼眼镜头。长焦镜头:镜头焦距大于底片(像场)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变焦距镜头:在镜头中间装一组活动镜片,用一个变焦环控制,使活动镜片前后移动,得到不同焦距的镜头,可以在不更换镜头的情况下改变焦距。变焦镜头具有可以变化的焦距。比如,一只80~200mm的变焦镜头,通常只需转动镜头筒就可以获得80~200mm之间的任意焦距。使用变焦镜头聚焦时,最好先考虑将影像调至最大处,再进行聚焦。也就是说,使用镜头的最长焦距端聚焦,然后把焦距变小为拍摄时所需要的焦距。在此过程中,所有焦距上的影像始终保持清晰。运用这种技术,由于是在尽可能大的影像下聚焦,所以更容易看出影像细节是否清晰,因此也是最为精确的聚焦方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和器材,与学生一起探讨不同镜头呈现的不同效果。

教学建议

本课建议通过2~3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这里不包括学生实地拍摄的活动时间。学生实践摄影的过程不好用时间来把握,教师应根据情况灵活安排。课前准备时老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新科技数码产品的性能、造型、材质等,还可上网查找资料,如太平洋电脑网站(www.pconline.com)。教师可建议有相机的同学带上相机的说明书,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使用说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说明书里配有简单图解,通俗易懂又很详细,教师应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查找,可以设计几个问题来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比如,相机上常见的标记是什么意思?

摄影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艺术,需要长期的训练实践,对于初学的学生,技术性要求不宜太高,以免学生不能放开胆子果断地按快门。但是,不讲技术,不作这方面的要求也是不好的,应建议学生使用手动模式,认真学习熟悉技能。练习拍摄时,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出高质量的作品,可以只做简单的练习,比如:练习用1/30秒以下的慢速度拍摄。也可以换不同的曝光组合拍同一物体,并记下数据进行比较。在相机没有依托的情况下,要站立平衡,两手握牢相机,屏住呼吸,按下快门,以免相机震动,使影像模糊。

只有熟练的技术,却没有取景构图的能力,也是不能成功把握瞬间的。摄影构图虽然不是这一课的重点,但是一定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欣赏作品时就要提到,以强化构图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

最后欣赏分析学生自己的摄影作品,教师应善于从学生作品中发现闪光点。有些也许只是学生无意识的抓拍,但是经过老师经验性的分析和评价,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帮助他们提高摄影技术。看到“另类”作品,老师也要予以肯定,往往是打破常规的作品最能吸引人。建议学生准备一个相册,把从第一课起拍摄的照片都留下,以便将以往的照片与现在的照片作比较,并写上总结,记录整个过程。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很清晰的学习流程图,能帮助学生快速进步,也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一种记载。对学生而言,相册是自己的摄影史,有很高的保留价值。无交流就无感受,学生可以拿着自己的影集与其他人交流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摄影的乐趣。

教学评价:教师要给课前收集了丰富的资料的同学加分。看说明书学摄影是自学能力的体现,各人能力强弱不等,教师要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欣赏作品时能积极发言并且见解独到的同学要给予肯定。照片中,被摄物体要影像清晰,曝光正确,色彩饱和,广角、标准和长焦镜头最好都有所使用。学生根据自己的图片做出分析,阐述的观点要具体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