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语文>> 高一>> 实践反思

实践反思

一堂诗歌鉴赏课的教学案例《雨霖铃》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26日

一堂诗歌鉴赏课的教学案例
    ——有效教学思考         
新建中学  朱雄英
问题与背景
随着教改向纵深发展,学校的课堂教学及教研活动正进行着重大变革。为切实提高教学活动质量,学校提出了“有效课堂教学”这一教学研究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本人设计了以“反思教学”的方法对课题进行研讨的教研活动,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本人的教学业务水平,以更好地理解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本次活动以本人所上的《雨霖林》为研究对象。拟定的理由是:本人已带过两届高三,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系统的教学知识,正处于质变的关键时期。让本人担任本次活动课堂教学的执教者,可帮助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
本人执教的是北宋婉约词人柳永的代表作《雨霖林》(寒蝉凄切),第三册诗歌单元的一首词。诗歌的作者写其与恋人分别相惜的愁绪,凄恻缠绵,柔肠百结,不是悲剧,但有着与恋人惜别的伤感与痛苦,说是相思幽怨之作,却又能扣动失意之人心弦而生同病相怜之感。
教学实践安排两节课进行。
                         
活动过程
导语:如何让高三的诗歌鉴赏复习化难为易,我想结合高二课文诗歌单元分点落实,拉长学习时间先为高三的复习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或许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案例:以鉴赏的眼光来解读作者的心灵世界。
一、课堂结构与运作
首先,为使学生更好体悟课文中的诗情以降低课文学习的难度,课前先安排学生接触古诗词中关于愁的名句。
其二,诵读。初步把握该词的内容,同时,通过老师的范读和学生的涵泳诵读,感知词的神韵,逐渐品味词中独特的意境。
其三,品读。在诵读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先让学生归纳本单元课文中所学的鉴赏要点,然后根据要点确定自己的鉴赏方向即品读方向。这是本课的授课重点。
其四,体悟。体悟是鉴赏诗词的最高层面。
其五,拓展。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地领会鉴赏要点,在授课之后,我又对教学内容作了拓展。
“诵读——品读——体悟——拓展”构成了《雨霖林》(寒蝉凄切)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品读”阶段的教学为重点,以“体悟”阶段的教学为中心,课外补充内容和“诵读”是基础,“拓展”是向外延伸。“诵读”“品读”“体悟”以课文知识为主,“拓展”则以课内另一词为主。
二、案例实录
在学生“诵读”后,引导学生回忆前二单元所学诗词,然后归纳鉴赏要点。
片断一:
……
师:这首词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上,目的是作一次总结性的鉴赏训练,请同学们先回顾以前诗词学习中所涉及的鉴赏要点。
(学生翻以前所学课文并讨论,教师巡回。约三分钟。)
生1:叠音。
生2:用字。
生3:表现手法。
师:不错,前两位同学的说法我用更加规范的语言来表述就是音韵和炼字。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生4:意象和语言。
师:对,那除此以外,还有小意境的营造效果。以上六方面是对诗词内部具体语句的鉴赏。对整首词而言还可以从结构方面来鉴赏。相对于中国的古诗词来说,所有的鉴赏点基本上最终的归宿点是自我情感的抒发、所见景物的描摹、自我观点的阐述,换句话说,任何鉴赏点都必须和诗词中的情感或观点或景物相联系。接下来请同学们选取以上某一方面对本首词中的语句作进行鉴赏。(学生思考)
生:我选择“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中的“柳”和“留”谐音,表达作者对恋人的浓浓不舍。
师:不错,从谐音的角度去鉴赏并且回答规范。这句词是千古流传的名句,作者与恋人分离的第二天早上酒醒之后,独自站在杨柳岸旁,拂晓的冷风侵寒,残月挂空,睹物思人作者心中怎能舍弃,怎不伤绝,这里写出了别之寒别之伤。
生:“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出了作者离情弥漫在整个天地间。
师:非常不错,能联系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但请这位同学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再请其他同学注意一下他是从哪一方面来鉴赏的。
生:(有部分学生答)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师:空阔的楚天弥漫着作者如烟如暮霭一般的离愁,写出了别情之浓。
生:我喜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中的“无语”,说明两人很悲伤,悲伤得说不出话。
师:是啊!两人说什么好啊,你留下,可以吗?
生:不可。
师:你走吧!可能吗?
生:不愿,说不出口。
师:对,心中有千言可什么也不能说,怎能不令人伤痛。这两句词所写的人物分别时的情感与情景,我们可以用一句非常熟悉的诗来归纳,这句诗是——
生:(不约而同地)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对,说什么好呢?两人除了执手相看泪眼,又能如何呢?分别是这样无奈,写出了别之无奈。这种感情的表达方式显得——
生:含蓄。
师:对,含蓄。不仅含蓄,而且深沉!这里我认为除了“无语”用的好之外,“执手”
也不错,这细节描写写出了两人用情之深啊!
……
片断二
  师:刚才我们是鉴赏了词作的每一句话,接下来我们从整体来看鉴赏一下词作。整观全文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每个场景都不离离别二字,但其中的程度又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是什么?这全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生:(集体回答)越来越深。(部分回答)层层烘托渲染。
师:对,作者用层层烘托渲染铺叙出作者的离情之苦,别情之长,我们从词作的字里行间可看出作者对恋人的用情之深,爱意之绵啊!那作者的离情只在离别的刹那才体会到吗?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下全文,思考这一问题。
生:(有情感地朗读)不只是在离别的刹那,离别之后还在继续。
师:从那里可以看出?
生:从“念去去千里烟波”。(生在看了课文后再发言)
师:对,那作者离别之后的痛苦是有切实的体会了吗?
生:不是,是通过想像来描写的。(部分学生发言)
师:对,词写了两个时空,但有时空的转换,两个时空一个是实写,另一个是虚写。实写的那个时空是分别的场面,虚写的那个时空是词作者在分别时对分别后的茫茫前途的虚幻想像。所以也可以说全文又从虚实两角度对自己的离情进行了描写。
……
最后请同学们模仿柳永这首词的鉴赏方法,自己选择某一角度对李清照《声声慢》中的语句或对整首词的表现手法进行鉴赏。 


教学实践课的反思
执教老师的自我反思
诗歌鉴赏是每年高考题的必考点,也是备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但是相对于高三这样紧的时间以及语文这门科目在实际现状中所占的位置来说,学生要掌握与考纲相对应的能力实有一定的难度,不少考生在这道题上失误,常常成为许多考生的一个丢分点、伤心点,所以想在高二的诗歌单元教学中即贯彻考纲内容。本人通过对本单元其他诗歌的分点鉴赏学习,希望在本篇课文中能得以归纳和实践。鉴于此,我把本文的讲授目标定位在:从学的角度来说,让学生通过对本文的诗情体味和鉴赏角度的把握,以达到培养和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从教的角度来说,探索诗词的教学方法,达到美文美教并有效加强平时授课与高考的联系的目的。
作为一位教学的引导者,自己在吃透了教材后,执教过程中感到能高屋建瓴地进行规范执导,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较流畅,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贮备,板书形象。自己感到不足的是:导入这一环节花的时间较长,思路理性太足,稍有断裂之感使整堂课的结构显得不够严密;由于容量太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不够,体悟不够;课堂上的引导、点拨还应做到更有针对性;自己还未能灵活地运用知识点。留下的思考是语文课上的语言是否过于散文话,学生是否能接受;如何让高考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好地结合高二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系统得以贯彻落实并循序渐进地提高,以降低高三复习的紧张度,从而有效地完成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

 

 

课前诗歌预习: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南北朝•梁]江淹《别赋》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白居易《琵琶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唐]李白《忆秦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复愁。--[唐]李白                          
苏幕遮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江城子•乙卯正月十二日记梦
     [北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廉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凤栖梧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八声甘州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yóng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鹧鸪天
 [北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唏,旧萋新垄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附板书:
                             离情之苦     用情之深
                             别情之长     爱意之绵
                                     铺叙                                  
                        实                虚                       
                            层层烘托渲染                       
      别之无奈           别情之浓     别情之伤    别情之痛
寒蝉 骤雨      催发               千里 烟波    杨柳岸      良辰好景
长亭           执手 无语          沉沉 暮霭    晓风  残月      
               
 细节              情景交融     谐音 白描     曲笔 
                        


该文章转自[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http://www.edudo.com/ziyuan1/uploadfile/0711/2007112694714.asp